“我們是次遇到在疫情防控中復工的問題,目前40%復工率,運轉比較順暢,75%的員工已返滬,預計下周隔離期滿可到崗,有望在3月底實現滿產,”捷普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巖說。
新冠肺炎疫情之下,上海吹響企業復工號角已有兩周。作為全球500強美資企業,捷普科技在兩周內,完成了從復工啟動到優化防疫流程再到防疫壓力測試的安全衛生管理升級,為之后近5000名員工的全面復工做足準備。
從大部停產到疫情防控帶來的停滯只有短短十余天。但如何在嚴密防控下重啟產業運轉,保證產品與要素的安全流動與及時供給,是大量深度嵌入全球供應鏈體系的企業所面臨的“燃眉之急”,也是上海國際樞紐面對的空前考驗。
張巖坦言,捷普科技的產品主要面向美國市場,疫情下訂單壓力大,企業面臨的難題一是該如何進行有效的安全防控,二是外地人員能否盡快到崗。
捷普科技時間與政府相關部門進行密切溝通,在不斷的交流與及時反饋下,公司的安全防疫措施迅速完善,于2月10日順利復工。
同時,捷普科技的部分經理與技術骨干居住在江蘇昆山、蘇州等地,已在當地隔離14天,考慮到復工需求,街道辦事處特批允許攜帶當地證明開私家車前往上海復工。
“安全開工是共同的目標,我們發現,只要把問題提出來,政府就會給我們一個解決方案。”張巖說。
在上海,類似企業與政府積極配合,形成“一企一策”促復工的案例并不在少數。
上海思樂得不銹鋼制品有限公司復工兩周,產能已達到85%,由于其產品多年來已遠銷全球50多個國家,之前停產十余天使其很多海外訂單面臨交付困難。
思樂得總經理張斌告訴中新社記者,公司先與客戶進行真誠溝通,其次在政府的協助下幫助產業鏈上的配套企業盡快復工。
“產業鏈上有十幾家配套企業,思樂得提供了復工方案和部分防疫物資,同時鎮政府相關部門迅速進行安全審核,甚至跨區協調推進轄外企業復工,目前已有80%企業開工,供應鏈活了。”張斌說。
“其實很多海外客戶是想知道產品是否安全,公司是否有能力保持增產,溝通后客戶都表示理解,并且很友好地關心我們。”張斌表示,當前,思樂得已陸續接到了新的海外訂單。
數據顯示,截至19日,上海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復工率從40.2%提高到72.6%,平均每天提高4.1個百分點,全市5.1萬家外資企業復工率接近70%。
如果說竭力保證全球產業鏈供給是上海作為國際樞紐的責任擔當,那么調配全球防疫物資保證城市正常運轉則是其基礎保障。
中國大的紡織品服裝出口企業東方國際(集團)有限公司迄今已從全球19個國家緊急采購運配口罩、防護服、醫療器械等醫護物資超過500萬件,全部投入防控一線。
“緊急物資采購有很強的時效性,這期間,上海市的多家銀行及海關、藥品監督管理局、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等部門聯動合作,從下訂單到物資運抵上海投入一線,快的只用了2天時間。”東方國際黨委工作部副部長劉才源說。
在上海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湯蘊懿看來,上海在進行緊急抗疫物資采購運配的同時,迅速修復在全球供應鏈中的重要功能,可認為是其作為國際樞紐的快速反應和基本保障能力經受住了突發疫情的檢驗。
“同時,上海營商環境著力打造的貿易便利化如‘一網通辦’、電子通關等,無需見面即可報關,這在確保國際貨物進出口安全流動中也成為有力保障。”湯蘊懿表示。
捷普科技則準備在“隨身辦市民云”APP的協助下開啟一輪新的招聘,以盡快恢復產能。
“我們初步打算招聘300人,”張巖說:“通過‘來滬人員健康信息’功能可辨別已在滬隔離滿14天的安全群體,這為招聘帶來了極大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