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記者薛寧薇2月22日報道:眼下,上海全市復工已近兩周,隨著確診與疑似病例數的持續下降,各企業運轉陸續恢復常態。在復工日就達到開工率的上海思樂得不銹鋼制品有限公司,如今,員工到崗率90%,產能恢復至85%,是“回血”較快的企業。2個星期以來的復工加防控是如何進行的?公司總經理張斌分享了他的經驗。
吃一批飯,消一遍毒
在思樂得工廠,每一位員工在進入廠區工作前都要通過好幾個關卡:測溫、消毒、登記、發放口罩……復工日,為了降低風險做好防控,廠區啟動了彈性工作制——400名員工中,安排200名本地和身體健康的員工上了車間生產線。
與平時有所不同的是,防控期間的生產增設了實時消毒的環節。車間內的自動沖壓機器人生產線旁,不銹鋼下料工段上的工人正在緊張工作。另一邊,則是公司安排的背著消毒噴霧器的工作人員,大家各司其職地守在崗位,現場穩步有序。
“很多人上班前自己都已經買好了口罩。”對于員工的理解配合,張斌心懷感激。他也坦言,自己作為總經理,肩上的擔子不輕。開工后,食堂的管理就是一個重點,同時又是一個難點。
如何保障員工就餐期間的安全?張斌思考再三,終拍板了一套方案。自帶餐具、分批就餐,保持距離間隔進入食堂,洗手消毒,一人一張桌子,打開所有通風門窗,不許相互交談,不許面對面,坐下吃飯的后一刻方可摘下口罩……這些嚴格的吃飯流程外,公司還增加了一個保護措施——批員工吃完后,立刻在餐廳內噴灑一遍消毒液,然后再放下一批員工入就餐。
“都在說‘高考式’就餐,我們的就餐可比高考還要嚴格了。”張斌笑稱,公司的就餐流程應該能排上“史上嚴格就餐法”了。
“上班本來不是目的,解決工作上的問題才是。”
除了不得不上“前線”工作的一線車間人員非,對于其他員工,張斌則秉持著盡量安排居家辦公的方式。“上班本來不是目的,解決工作上的問題才是。”張斌介紹,公司位于金橋總部的辦公室人員共40多個,現在,每天輪流到現場辦公的只有4-5人。“確實需要到現場辦公的才來,其他的全部在家辦公,現在上海疫情情況向好,但我準備再實行半個月。”
疫情辦公期間,為了減少人員聚集機會,網絡成了溝通工作的必備。“堅決不在辦公室聚集開會”是公司奉行的一大原則,張斌介紹,公司辦公期間,大家都是通過視頻會議進行溝通。
這一辦法對于居家辦公的員工同樣有效。“前天公司23人開了一個市場推廣策劃會議,除了個別幾人在辦公室外,大家都在家聯線開會,工作不受影響。本周末我們將開一個近80人的干部任命大會及年度的表彰大會,也全部在網上開!”
“困難是暫時的”
在看得見的防控成效背后,是前期細密的預案部署。張斌介紹,公司的防控預案足足做了13頁,從彈性工作制、人員身體狀況排摸,到未返滬、準備返滬、已返滬人員的防疫措施,每一條都有詳細的計劃,甚至還在長門、車間等地張貼了不同風格的標語,用以鼓舞士氣,共同抗擊疫情。
關懷員工的同時,思樂得還不忘關心奮戰在一線的醫護人員。疫情期間,思樂得向武漢捐贈了300箱共計2400個不銹鋼真空保溫杯壺,給武漢洪山區石牌嶺方艙醫院和上海國家緊急醫療隊華山醫院的醫護工作者。
談及眼下大的困難,張斌坦言,目前大的影響是配套廠家的供應還跟不上,特別是外地的一些配套廠家還未開工,此外,他還建議適當縮減各類疫情報表的填寫工作,讓企業更高效地把時間用在生產上來。
“上游企業還在陸續復工,原材料供應比平時要緊張,訂單可能會有所延誤,但整個產業鏈上的所有合作伙伴相互理解、相互支持,一起全力把損失降到低。困難是暫時的,相信春天很快就會到來。”張斌說。